来源:人民网-观点频道
树立信心,成为眼下包括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之一。怎么才能让人们在金融危机面前有信心呢?笔者以为,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家多一些辨证的思考。
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而至,确实让人们深感震惊。几个月来,大家听到、看到的都是一些令人担忧的事情,如外贸缩水、工厂停工、失业增加等等。一时间,不少人“愁上心头”。在此关口,党中央、国务院是清醒的,明确提出“在困难面前要树立信心”、“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”,给全国人民应对危机、战胜困难指明了方向,提振了勇气。同时及时、果断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有力措施,力避冲击,促进经济建设平稳发展。
然而尽管如此,在有些人那里依然是“愁情”不散。造成如此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从思想方法来讲,就是未能辨证地看问题、想问题。
唯物辨证主义告诉我们,看待世间一切事物要力求全面,也就是说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,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;即要看到困难的一面,也要看到潜力的一面。最忌讳的是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,被困难的一面遮住双眼。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,不仅要看到不利的困难情况,还要看到众多的有利潜在因素。广东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,但也并非“一团糟”,仍有不少的机遇可抓、有很多的潜能可挖。如广汽集团逆势而动,危中见机,采取措施,使今年两个多月来汽车市场明显攀升。安徽省的情况也是如此,他们抓大促大,使水泥、钢铁等各类企业均现回暖迹象。这些情况出现,诚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,中国具有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本、劳动力和技术,中国的发展还有许多有待激发的能量。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。
上述广东、安徽的事例表明,举凡辨证地看问题,就能在不利时看到有利,在困难中找到希望,在障碍中寻到生机。而这些恰恰是树立起信心的必要条件。信心不会凭空而来,它是建立在希望、生机等因素基础上的。充分看到希望和生机,信心就会随之而来。反之,如果只看到困难一面,就会怨天尤人,唉声叹气,一愁莫展。那还怎么能有信心可言?没信心,那才是最大的危机。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,在困难面前,精神的消沉比经济萧条更可怕。这一点我们务必要牢记。
提倡辨证思考,在当前就需要我们把看问题的侧重点放在寻找有利因素、捕捉机遇等方面上来。要做到这一点,不为一时的困难情况所吓住,更不为那些表面的现象所干扰,甚为重要。有利因素隐藏在复杂的事物之中,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寻找;机遇稍纵即失,需要我们全力去捕捉。只要我们下定决心,全身心投入,总会有结果。这一点,我们也要务必牢记。
辨证地看问题,是树立信心、闯过难关、转危为安的法宝之一。古往今来,多少事例都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。今天面对金融危机,我们仍需要充分运用这一法宝。惟此,才能一步步战胜困难,迎来美好的前景!